Skip to content

错误修复与调试

程序设计艺术不仅需要指导程序执行任务,还需防范潜在错误。由于多种不明显因素影响程序行为,后者更为困难。错误可能出现在不同阶段,分为以下几类:

错误类型

  1. 编译错误
    编译器检查到不符合语法的源代码时返回,最易修复。

  2. 运行时错误
    程序运行中出现的异常(如除零、访问越界数组元素等),特定输入条件下触发,较难发现。

  3. 设计错误
    导致程序无提示崩溃(如无限循环),定位和复现最困难。

  4. 隐藏错误
    程序看似正常运行但输出错误结果,微小偏差可能难以察觉。

案例分析:数组越界问题

以下问题代码会导致数组越界:

cpp
return messages[hour / 8];

hour值超出范围时,索引可能超过数组长度3。

调试步骤

  1. 使用MetaEditor调试器(F5启动实时调试)
  2. 设置参数GreetingHour=100复现错误
  3. 调试器显示错误位置:
    严重错误:数组越界
    是否进入调试器?
  4. 检查变量发现hour/8=12,超出数组索引范围[0-2]

问题修复

使用模运算符保证索引有效:

cpp
string Greeting(int hour)
{
  string messages[3] = {"早安", "午安", "晚安"};
  return messages[hour % 24 / 8]; // 先模24再除8
}

改进措施:

  1. 将输入参数类型改为uint防止负数
  2. 添加参数说明提示有效范围:
cpp
input uint GreetingHour = 0; // 问候时间(0-23)

调试技巧

  • 变量监视:在调试面板添加表达式(如hour%24/8)查看实时值
  • 调用栈检查:查看函数调用链定位问题来源
  • 分步调试:逐行执行观察程序流程

函数设计原则

  • 独立性:函数应避免依赖外部变量,通过参数传递数据
  • 可重用性:函数应设计为可在不同上下文中复用
  • 输入验证:对参数进行有效性检查并给出友好提示

通过合理使用调试工具和规范的编码实践,可以有效提升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。